势力一览 曹势力
曹操的祖父曹腾,是汉顺帝时的大宦官,有权有势,曹氏一族因而富贵。
曹操自少年时便才略出众,敢于任事,为当时名士桥玄等人所激赏,但因身为污浊的宦官后裔,又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多家世清白的士大夫的鄙视和忌恨。因此曹操一面团结士大夫阶层中的英才,一面又提倡唯才是举,大量提拔位卑德薄的寒人与之抗衡。
因为曹操用人不拘一格,手下汇聚了大批英才,无论曹氏宗族、士族精英、凡品杰士,皆能人尽其用,加上曹操本身才略无双,终于击败群雄,统一中原。但是这些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矛盾错综复杂,又使得曹操难以自如地运用所有的力量,以至于眼睁睁地错过绝好的机会。
刘势力
刘备是汉朝皇室后裔,但到他这一辈已经破落。
刘备少有大志,弘毅宽厚,知人善任,有汉高祖遗风。然而家境贫寒,根基浅薄,征战半生,未有容身之地。但刘备有英雄之气,爱民守仁,其宗室身份也为士族接受,所过之处均令人不敢轻视。其部下相从四方颠沛多年,忠诚毋庸置疑,逐渐组成极具凝聚力之核心集团。
刘备攻城略地,其核心集团虽然发挥着关键性的力量,但对攻取地区人士的排斥,又使得他们总是被看作外来之人。因此刘备虽然凭借麾下英才打下一片江山,却依然显得根基不固,势单力孤,得来也快,失去也快。
孙势力
孙氏虽为江东人氏,但出身孤微小吏,不为江东士族所重。
孙权之父孙坚,英武义烈,讨伐董卓时扬名天下。其兄孙策,英雄无敌,数年间扫平江东,奠定基业。孙权继父兄之志,简拔英才,以攻为守,又能屈能伸,勇于忍辱,故能屡挫强敌,保固东吴,全据长江,观变天下。
孙权不为江东大族所重,故重用者多为外来之人,因而难以得到江东士族的全心拥护。江东士族对于保家全境尚能竭忠尽智,对于进取中原则难以尽力。再加上后方山越长期未平,时时作乱,孙权自身军事指挥能力不足,使得孙权政权体现出善守不善攻的特点。
袁势力
袁绍、袁术兄弟自高祖袁安开始,四世五人担任三公之职,为东汉数一数二的士族。
袁绍、袁术出身世家,各具才调,自幼知名,为天下士人所归。起兵之后,因为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,故而很快占据河北、淮南,天下膏腴之地,半入二袁之手。二人地广民强,兵精粮足,遂心怀异志,窥伺帝位。
袁绍、袁术兄弟虽然实力强大,但或用人不明,或才能不足,且心胸器宇均显偏狭,麾下名流矛盾重重,治民用兵不得要领,政治目光不及长远,故袁术公然篡窃,为天下所讨,袁绍兴师大举,为曹操所败。
董势力
董卓为西凉地方豪强,羌胡化严重。
董卓粗猛豪爽,勇而有谋,能听人言,得羌胡之心。他在西凉经营多年,根基稳固,得当地羌胡豪帅之助,麾下兵强马壮,文武出众。董卓入京后,倚仗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不错的权谋手段,废立皇帝,拉拢部分士族,迅速攫取东汉政权。
董卓虽有一定的器局,但胡化严重,野蛮残暴,常常纵兵劫掠,导致民心尽失,同时待人粗鲁凶横,又身为西凉土豪,无法得到中原士大夫世家的支持。董卓处事手段简单粗暴,对反抗势力进行血镇压,遭到天下诸侯的征伐。
黄巾势力
黄巾军都是乱世中活不下去的百姓。
东汉中后期,皇帝昏庸,宦官专权,官吏腐败,豪强横行,民不聊生,老百姓对东汉王朝失望透顶,故而黄巾起事,一呼百应,八州并发,使得朝廷疲于应付。而且黄巾起义被平定之后,余部及其他义军仍然以黄巾之名此起彼伏,其破坏力极其惊人。
黄巾虽然声势浩大,但领导者皆无过人才能,行事没有长远目光,军队组织松散,战斗力低下,军纪也非常败坏,经常生事虐民。这些都使得黄巾部众或许能掀起一时的大风大浪,但无法持久,决难成为稳固的势力。
蛮夷势力
蛮夷是东汉王朝周围文化落后的各少数民族的总称。
东汉王朝西有羌族,北有匈奴,东北有乌桓、鲜卑,西南有南蛮,东南有山越,这些蛮族未闻中原声教,对中原显现出较强的离心力,作战往往意味着掳掠破坏,因而显得积极主动,且普遍勇武善战,战法诡异少见,是中原势力背后的隐患。
蛮夷战斗虽勇,却缺乏纪律,渠帅也非中原名将之敌。另外,各族人数较少,种落繁多,其心不一,难以组织大的战役,其诡异战法虽能凑效于一时,终究会被中原将帅以智计击破,因此各蛮夷虽然能给中原军队造成一些麻烦,但最后仍不得不降服。
上一篇: 《三国游侠》地图之并州
下一篇: 《三国游侠》公告栏任务